(通讯员 董诗艺)3月30日晚,我司政行1701班本学期第二次“格致诚政”读书会在学院313教室开展。本次读书会由班长董浩天主持,政行1701班全体同学参与。
本次读书会阅读的书籍为《中国绅士》。活动伊始,董浩天回顾了上期分享的《乡土中国》的内容,承接“中国古代阶层”划分的话题,引入本书的“绅士”概念。
分享人徐丝斯首先对本书中绅士的构成和特征进行介绍,她总结出19世纪绅士的特权包括“免审判、免人头税、免徭役、可获得政府的月例银”等。同时她认为,绅士是一个有某种制度为背景可明确地确定的社会集团,他们的特权是由法律授予并为社会承认的。符冕利用表格比较上层绅士与下层绅士的不同,推断出“上层绅士”在国家的运作中发挥着核心作用。
随后,钟雷方、昌静两位分享人从19世纪中国绅士的科举生涯以及传记的数量统计引申出“科举制”这一概念。他们介绍了科举制度的发展过程,并摘录了关于科举考试的系列研究。符冕总结道,科举考试为国家选取有识之士,让绅士施展才能,巩固了当时的政权,还弥补了政府在县级以下无法渗透的不足。
在回顾了本书内容后,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。黄支蕾对书中“耆老是否属于士绅阶级”提出疑问;方若楠提出“为什么中国古代总的行政体系止于县治,且更倾向于以乡绅为领袖的自治”问题;与此同时,主讲人还联系实际,引导同学比较高考和科举的异同,同学们各抒己见。
最后,班长董浩天总结本次读书会,肯定了分享人的充分准备和参与者的积极提问与思考,并提出分析问题不能脱离当时历史背景的观点。他鼓励同学们继续坚持阅读,不断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,能够对问题进行更深一步地探究。
(编辑:陈质晶 审核:冯连军)